【医院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制度】为规范医院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防止污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医院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污水处理的部门及工作人员。
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污水处理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污水处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3. 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运行,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二、组织与职责
1. 医院成立污水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后勤保障部、环保科等相关负责人。
2. 后勤保障部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水质监测工作;环保科负责对外协调及环保监管事项。
3. 各科室应配合做好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避免有害物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三、运行管理
1. 污水处理站应配备专业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上岗。
2. 操作人员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运行参数或停用设备。
3. 每日应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检,记录运行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处理。
四、水质监测与排放
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进水、出水进行检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的要求。
2. 监测项目应包括pH值、COD、BOD、悬浮物、粪大肠菌群等指标。
3. 检测结果应存档备查,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复核。
五、应急处理
1. 医院应制定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2. 如遇设备故障、水质超标等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3. 对于重大事故,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六、培训与考核
1. 医院应定期组织污水处理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奖优罚劣。
3. 对违反操作规程或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后勤保障部负责解释。
2.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政策变化,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医院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管理水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