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苏幕遮》的词意及作者情感表达;
2. 掌握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
4.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词中“碧云天,黄叶地”的意境营造及其象征意义;
- 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秋日落叶纷飞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联想。随后引入课文《苏幕遮》,简要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与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理解的词语,教师适时讲解;
3. 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大意。
(三)精读分析
1. 分析“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之美,体会“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的意境;
2. 讨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3. 结合“明月高楼休独倚”等句,探讨词中蕴含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4. 引导学生比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与“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句,体会情感递进的过程。
(四)赏析语言
1. 分析词中的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
2. 探讨“芳草无情”、“斜阳外”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3. 总结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手法。
(五)拓展延伸
1. 比较《苏幕遮》与其他宋词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秋思”这一主题的理解;
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渔家傲·秋思》《天净沙·秋思》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幕遮》在写景与抒情方面的艺术成就,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苏幕遮》全文;
2.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秋思”这一主题的理解;
3. 自选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进行赏析,提交书面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幕遮》的意境与情感,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今后应加强文言词汇的教学,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