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因数与倍数及rdquo及教学设计_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因数与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 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实物道具(如小石子、积木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例子,如“一盒巧克力有24块,如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法,并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新知探究(15分钟)
- 教师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得到整数c,那么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 举例说明:如6 ÷ 2 = 3,所以6是2和3的倍数,2和3是6的因数。
- 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操作,尝试找出不同数的因数和倍数。
3. 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如12、18、20等),尝试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并记录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 展示与总结(10分钟)
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5.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教师逐题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第X页的相关题目,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
```
因数与倍数
1. 定义:
如果 a ÷ b = c (a, b, c 是非零整数),则 a 是 b 和 c 的倍数,b 和 c 是 a 的因数。
2. 特点:
- 因数:有限个,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 倍数:无限个,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值。
3. 举例:
6 ÷ 2 = 3 → 6 是 2 和 3 的倍数,2 和 3 是 6 的因数。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与动手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之间关系的辨析能力,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符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标准,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