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9 19:49:19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文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著的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全文以赋体形式写成,内容涵盖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艺术构思的过程以及语言表达的技巧等方面,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为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原文

盖闻:圣人不作,而文章之兴,自黄帝始。至周之衰,道术将为天下裂。于是诸子百家,各执一端,争鸣于世。然其言虽异,而皆有可观者。至于汉之文章,辞藻华丽,气韵生动,可谓盛矣。然其后渐趋于浮华,失其本真。魏晋之际,风流俊逸,文采斐然,然亦多空谈虚理,少实学之功。

夫文,所以载道也。道不可见,故托于文;文不可尽,故寄于意。意有所至,而文随之;文有所达,而意亦明。故曰:“文以载道,意以传情。”然则,文之工拙,不在辞之繁简,而在意之深浅。若徒事雕琢,而不务根本,则文虽丽,终不足取也。

夫文之为道,贵在自然。不假修饰,不事雕琢,而自成章法。若刻意求工,反失其真。故曰:“文贵自然,意贵真挚。”又曰:“文以情动,情以文显。”

夫才之于文,犹水之于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才高者,文必精;才低者,文必陋。然才非天授,乃学而致之。故曰:“才者,学之所成也。”

夫文之难,在于立意。意立而文生,意偏而文废。故善为文者,先审其意,而后措辞。辞既得当,文自成章。若意未明,辞虽工,亦无益也。

夫文之妙,在于神会。神会则意通,意通则情达。故曰:“神会而意通,情达而文成。”又曰:“文之妙,在于心悟。”

二、译文

听说,圣人不轻易著书立说,而文章的兴起,是从黄帝开始的。到了周朝末年,道术逐渐分裂,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社会上激烈争论。虽然他们的言论不同,但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到了汉代,文章风格华丽,气势生动,可以说是极盛时期了。然而后来渐渐趋向浮夸,失去了原本的真实。

文章的作用,是为了传达道理。道理看不见,所以寄托在文字中;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所以寄托在思想上。思想达到哪里,文字就跟随到哪里;文字表达得清楚,思想也就明白了。因此说:“文章用来承载道理,思想用来传递情感。”但是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词句的多少,而在于思想的深浅。如果只是追求辞藻的华丽,而不注重内在的实质,那么即使文章再美,终究也不值得推崇。

文章的道理,贵在自然。不需要过多修饰,不需要刻意雕琢,就能形成自己的结构和节奏。如果过分追求工整,反而失去了它的本真。因此说:“文章贵在自然,思想贵在真诚。”又说:“文章以情感打动人心,情感通过文章得以表达。”

才华对于文章来说,就像水对于船一样。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才华高的人,文章一定精细;才华低的人,文章必定粗劣。然而才华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说:“才华,是通过学习积累而成的。”

文章的难点在于确立主旨。主旨明确,文章才能产生;主旨偏颇,文章就会失败。因此善于写作的人,首先要审慎地确定主旨,然后才考虑用词。用词恰当,文章自然就完整了。如果主旨不清,即使辞藻精美,也没有什么意义。

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心灵的领悟。心灵相通,思想才能通畅;思想通畅,情感才能表达。因此说:“心灵相通,思想才能通畅;情感表达,文章才能完成。”又说:“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内心的感悟。”

三、结语

《文赋》不仅是陆机个人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遗产。它强调了“文以载道”、“意贵真挚”、“文贵自然”的核心理念,至今仍对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文赋》,不仅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也能启发我们对文学本质的深入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