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精品]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精品]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17:37:51

[精品]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等多个方面。其中,《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阐述了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来调养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原文节选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始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二、注释与解读

1. 春三月:发陈之季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随之调整作息和情绪。古人提倡“夜卧早起”,即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节奏。同时,“被发缓形”指的是放松身体、舒展筋骨,让精神焕发。在行为上要避免过度消耗,多给予、少索取,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以助肝气升发。

2. 夏三月:蕃秀之时

夏天万物繁茂,阳气最盛,人应顺应炎热气候,适当延长活动时间,但也要注意防暑降温。情绪上要避免烦躁易怒,保持心平气和,让体内的气血通畅,如同植物开花结果一样自然生长。若违背这一规律,容易损伤心脏,导致秋冬时节出现疾病。

3. 秋三月:容平之期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敛的季节,天气渐凉,地气下降。此时应早睡早起,保持精神宁静,避免过度劳累。情绪上要内敛,减少对外界的追逐,以保护肺气。秋季宜收敛、不宜张扬,否则易伤肺,影响冬季的蓄养。

4. 冬三月:闭藏之季

冬天寒冷,阳气潜藏,人体也应进入休养状态。应早睡晚起,避免受寒,保持体内阳气不外泄。情绪上要内敛安静,如同冬眠的动物一样,积蓄能量,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若违反这一规律,容易伤肾,影响春季的身体机能。

三、现代意义

《四气调神大论》不仅是古代养生智慧的体现,对现代人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节律的协调。通过顺应四季变化来调节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和情绪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四、结语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实用的养生理念,至今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根本。唯有与天地同频,方能长久安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