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理解寓意,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不劳而获”的危害,树立努力奋斗的正确观念。
- 感受寓言故事的趣味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寓言的寓意。
- 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守株待兔”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一直等待好运降临,结果却失去了很多。”
引出课题《守株待兔》。
2. 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听读课文: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2. 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3. 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守”、“株”、“待”等。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分段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每段内容。
2. 问题引导:
- 为什么农夫会守在树旁?
- 他最后得到了什么?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生活中哪些行为像“守株待兔”。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心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联系实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农夫,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总结寓意:
教师总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五)巩固练习(5分钟)
1. 写字练习: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 课堂小测:
教师出示几道填空题或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守株待兔
|
农夫 —— 守株 —— 等兔 —— 失去田地
|| |
偶然收获不劳而获遭遇失败
```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语各三遍。
2. 向家长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找一找生活中类似“守株待兔”的现象,写下来和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课后):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寓言的寓意。今后应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