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上阕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秋景图:“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活动,“登临送目”四个字既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的姿态,又暗示出其内心的开阔胸怀。“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两句将长江及其两岸的青山比作洁白的绸带和密集的箭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金陵一带山水相依的独特风貌。接下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饱满。
下阕则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里借用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典故,感叹昔日六朝金粉之地如今已成废墟,繁华不再。接着,“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表明了词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态度——无论是荣耀还是耻辱,都已成为过去,无需过多叹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两句深化了主题,说明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事物最终都会随着时间消逝,只留下些许痕迹供后人凭吊。“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最后这一句引用了杜牧另一首诗中的句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享乐、不思进取行为的批评。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不仅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长卷。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关注未来,莫要重蹈覆辙。同时,也展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位卓越文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