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阅读及答案】《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收录于《临川先生文集》中。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儿童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天赋”与“后天努力”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一、原文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内容理解
文章开头介绍了方仲永的出身和童年天赋。他五岁时便能写出诗句,文采斐然,引起乡人的惊叹。然而,他的父亲却只顾利用他的才华谋取利益,四处炫耀,却不让他接受正规教育。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方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
王安石借此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教育重要性的家长。
三、阅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方仲永为何最终“泯然众人”?
答:方仲永虽然天生聪慧,但他的父亲没有让他接受系统的教育,而是将他当作赚钱的工具,四处表演,耽误了他的学习机会。因此,他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最终沦为普通人。
2.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答:王安石通过方仲永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忽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天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否则也会失去原有的才能。
3. 文章中哪些细节表现了方仲永的聪明?
答:五岁时就能写出诗句,且内容有条理;十岁时仍能作诗,文采依旧;这些都说明他从小就具备非凡的才华。
4. “父利其然也”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这句话反映出当时一些家长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把孩子当作赚钱的工具,而不是培养成才的人。
5.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天赋与努力”的看法。
答:天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天赋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将天赋与勤奋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总结
《伤仲永》虽短,却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潜力的开发。每一个人都可能拥有独特的天赋,但唯有不断学习、持续成长,才能让这份天赋真正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