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在学习和背诵这首诗的过程中,理解其内涵尤为重要,而理解性默写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行路难”原意是指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诗歌通过这一主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抗争精神。诗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描绘了宴饮的豪华场面,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这种对比手法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更是将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他放下酒杯、扔掉筷子,拔剑环顾四周,却感到无比迷茫。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力感,也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深刻认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艰难。黄河被冰封,太行山被大雪覆盖,象征着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道路被重重阻碍。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然而,李白并未因此放弃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希望能像姜尚一样在溪边垂钓,等待明主;也希望能像伊尹一样乘舟梦到贤君,实现抱负。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反复咏叹,强调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前路的困惑与焦虑。但紧接着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态度。他相信终有一天能够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行路难》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作品。通过理解性默写,我们不仅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记忆,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生感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古诗文的理解与体会,真正做到“读有所思,写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