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性散文,作者是林清玄。文章通过一位种树人的故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文中借物喻人,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适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深刻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借种树喻育人、培养独立精神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深刻思想的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人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深刻道理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种树人对树木的关爱与智慧,体会“成长需要独立”的道理。
- 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意识,学会在生活中自我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种树人“不定期浇水”这一做法背后的深意,感悟“成长需要独立”的主题。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心木’是什么吗?它是一种珍贵的木材,但它的生长过程很特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一棵‘桃花心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
播放一段关于桃花心木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抽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发音,讲解重点词语。
3. 提问: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种树人和“我”之间发生了什么?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种树人的奇特做法。
- 写“我”的疑惑和种树人的解释。
- 第三段:种树人总结他的种树经验。
- 第四段:点明文章主旨。
2. 小组讨论:
- 种树人为什么“不定期浇水”?
- “如果天天浇水,树会变得娇弱”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独立成长”的小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独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的经历。
3. 布置小作文:以“我学会了独立”为题,写一篇短文。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
“桃花心木的生长告诉我们,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样,不能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困难。”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我从<桃花心木>中学到了什么》。
3. 与家长一起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七、板书设计
```
桃花心木
——林清玄
种树人:不定期浇水 → 树苗自立
“我”:疑惑 → 明白道理
主题:成长需要独立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与逻辑性,避免过于抽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