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7:21:40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登泰山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所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冬季登上泰山的经历,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一、《登泰山记》原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界处,是谓“天门”。日观峰在泰山之巅,为观日出之所。

是日,暮色四合,山风如涛,云气如烟。余与子颍坐于石上,久之,不见日出。夜半,忽闻山下有声如雷,乃知日将出也。须臾,光裂云隙,赤霞满天,众山若隐若现。俄而,太阳初升,金光四射,群峰尽染,气象万千。

既上,望远山如黛,近景如画。松柏苍翠,古木参天。石阶蜿蜒,行人稀少。余心旷神怡,感慨系之。遂题名于石,留此纪念。

二、《登泰山记》翻译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顶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天是丁未日,我和知府朱孝纯的儿子朱子颍从南面的山脚开始攀登。走了四十五里路,沿途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的山谷都汇入汶水,北面的山谷都汇入济水。在南北两面的分界处,称为“天门”。日观峰位于泰山的最高点,是观赏日出的地方。

这一天,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山风吹来如同波涛,云雾缭绕如烟。我和朱子颍坐在一块石头上,许久都没有看到日出。到了半夜,忽然听到山下传来雷鸣般的声音,才知道太阳即将升起。片刻之后,阳光从云层中透出,红色的霞光洒满天空,周围的群山仿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不久,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四散开来,所有的山峰都被染成了金色,景象壮观无比。

登上山顶后,远望群山如墨色,近看风景如画卷。松树和柏树苍翠挺拔,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石阶曲折盘旋,行人寥寥无几。我心情豁然开朗,感慨万千。于是,在石头上题字留念,以此作为这次登山的纪念。

三、总结

《登泰山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人生感悟的作品。姚鼐通过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登泰山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