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 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等,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相关图片、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思考鲁迅先生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他有哪些作品?他的形象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视频或展示鲁迅的照片,引出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注意读音和节奏。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并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的。
- 如: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孩子、严肃认真、关心国家命运等。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鲁迅言行的语句,体会其性格特点。
3. 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厚谊。
(四)深入探究(15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
- “为什么作者称鲁迅为‘伯父’?这说明了什么?”
- “文中提到鲁迅先生‘笑谈‘碰壁’’,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3.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长者。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鲁迅的名言视频或朗读鲁迅的经典语录,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呐喊》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
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和敬仰。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2. 复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查阅鲁迅的生平简介,整理成一份简单的资料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