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好词好句赏析】《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期参加迎神赛会的经历,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的反思与批判。在语言上,鲁迅先生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使整篇文章既具有文学美感,又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好词赏析
1. “五猖”
“五猖”指的是旧时民间祭祀中所供奉的五位神祇,象征着驱邪避灾的力量。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也暗示了封建迷信的盛行。鲁迅用“五猖会”作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带有讽刺意味,反映出他对这种传统习俗的复杂态度。
2. “拥挤”
文中多次提到“拥挤”,如“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这一词语生动地描绘出节日热闹的场面,同时也隐含了人们盲目追随、缺乏理性思考的状态,为后文的批判埋下伏笔。
3. “庄严”
鲁迅在描写神像时使用了“庄严”一词,形容神像的威严与神秘。然而,这种“庄严”背后却是虚无缥缈的信仰,反映了作者对封建迷信的嘲讽。
4. “执拗”
在描写父亲要求“我”背书的情节中,“执拗”一词精准地刻画出父亲固执、不近人情的性格特征,也反映出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5. “懊恼”
“懊恼”一词表达了“我”在被父亲强迫背书后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痛苦的情绪,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感染力。
二、好句赏析
1.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我”在被父亲叫去背书时的心理反应,比喻贴切,情感强烈,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与失落感。
2. “那时的我,简直是一个失魂落魄的人。”
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我”在被迫背书时的狼狈与无助,进一步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心灵的伤害。
3. “我至今还记得,那一次的五猖会,竟没有看到什么,只记得那一阵喧闹的声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失落与遗憾,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传统习俗的失望与反思。
4. “我总以为父亲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
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家长权威的至高无上,以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为后文的批判提供了依据。
5. “我那时觉得这仪式很可笑,但又不敢说。”
这一句表现了“我”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传统习俗的质疑,又因畏惧权威而不敢表达,体现了封建思想对个体意识的压制。
三、总结
《五猖会》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对童年经历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文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好词好句,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与赏析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字之美,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