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微笑】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微笑”是一种表达友善和快乐的方式。
2. 引导幼儿学会用微笑面对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3. 通过故事和互动游戏,激发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 图片若干(如:笑脸、哭泣的小朋友、帮助他人的场景等)
- 音乐《微笑》
- 小镜子每人一个
- 简单的头饰(如:小兔子、小熊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微笑》,引导幼儿安静坐下。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别人对你笑?你是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微笑”的主题。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微笑的力量》: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一天,一只小兔子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小动物都跑过来帮忙,并对她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帮你。”小兔子感到非常温暖,也学会了用微笑去面对别人。
3. 情景讨论(7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 图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在笑?
- 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 微笑能带来什么好处?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4. 游戏互动:照镜子(6分钟)
每位幼儿拿到一面小镜子,教师引导他们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看看自己笑起来的样子。
然后请幼儿互相观察,说说对方的笑容是否让自己感到开心。
5. 情感体验(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微笑接力”游戏:
每个幼儿轮流对下一个小朋友微笑,并说一句“你好”或“我喜欢你”。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微笑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6.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总结:“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能让别人开心,也能让自己更快乐。我们要学会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对家人做一个微笑,并告诉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微笑”为主题,结合故事、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何用微笑表达友好与关爱。通过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为今后的集体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五、延伸建议:
- 在班级中设置“微笑角”,贴上孩子们的笑脸照片。
- 鼓励幼儿每天记录一次自己对谁笑了,并说一句温暖的话。
- 家长配合,在家中营造温馨的微笑氛围,共同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