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诗歌】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诗中以“花”与“雾”作比,既写景又抒情,仿佛在描绘一种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的情感或记忆。
“花非花”,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哲理。花本是世间最美的存在之一,但诗人却说“非花”,这是对现实的质疑,也是对虚幻的感叹。花可以盛开,也可以凋零,而“非花”的状态,则更像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境。它可能是指一段感情,也可能是一种梦想,亦或是人生中的某个瞬间。
“雾非雾”,同样带有朦胧之感。雾是自然现象,轻柔缥缈,常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诗人用“非雾”来形容某种不可捉摸的存在,仿佛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就像雾一样,有些事物看似清晰,实则难以把握。
“夜半来,天明去”,这一句更是将时间与情感结合得恰到好处。夜晚是静谧的,也是最容易让人沉思的时刻。当一个人在深夜醒来,或许会想起那些曾经的美好,而这些回忆却如同晨光中的露珠,一触即逝,无法留住。
最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春梦短暂,朝云易散,诗人用这两个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人生中许多美好的时光,往往只是一瞬之间,待你回过神来,早已消失不见。
《花非花》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文字打动人心。这种含蓄、婉约的风格,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读这首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耳边是风声,眼前是花影,心中却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怀念。它让我们明白,有些东西,即使再美,也无法永远拥有;有些情感,即使再深,也终将随风而逝。
所以,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时,不妨学着像这首诗一样,以一颗淡然的心去接受、去珍惜、去放下。因为,真正的美好,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曾用心感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