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片断】在一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爬天都峰》展开教学。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父亲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的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启发性。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课堂伊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你们有没有爬过山?爬山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累,有的说兴奋,还有的提到看到山顶的风景特别美。教师顺势引出课文题目——《爬天都峰》,并让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重点分析了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比如,在“我”面对高耸入云的天都峰时,内心既紧张又害怕,但在爸爸的鼓励下,最终坚持了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动作和心情的句子,如“我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啊,真高呀!”“我鼓起勇气,开始往上爬。”通过这些句子,学生逐渐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感受到坚持和勇敢的重要性。
在讨论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会害怕,但会努力克服;有的说会像文中的爸爸一样鼓励自己;还有的说会找朋友一起爬,互相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引导他们认识到: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也要学会寻求帮助。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文中的场景。孩子们积极参与,有的扮演“我”,有的扮演“爸爸”,还有的扮演“老爷爷”。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强调“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并联系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同时,布置了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曾经克服困难的一次经历。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提升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