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为了迎接春节,人们开始忙着办年货,买糖果、鸡鸭鱼肉、青菜、年糕等等。
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祭灶王,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到了晚上,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吃糖瓜,又甜又黏,象征着日子越过越甜。
腊月二十四,扫尘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表示辞旧迎新。这一天,人们还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挂上了红红的灯笼。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孩子们最高兴的是可以收到压岁钱,长辈们则用红包祝福他们平安长大。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去给亲戚朋友拜年。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是欢声笑语。大家互相道喜,说“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吉祥话。
从初一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气氛越来越热烈。元宵节一到,春节的高潮就来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到了正月十五,春节的活动渐渐结束,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但那热闹的气氛,却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气息和温馨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