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古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 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 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中断”、“开”、“东流”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和诗人豪放的情感。
- 教学难点:体会“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字的精妙运用,以及全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望天门山》配乐朗诵、相关图片)
- 生字卡片
- 黑板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边?或者听说过哪些描写长江的诗句?”
-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关于江河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江和天门山的诗——《望天门山》。”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 分组朗读,评选“朗读小明星”。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逐句解析:
- “天门中断楚江开”:解释“中断”意为被江水劈开,“楚江”指长江,说明天门山被江水冲开,形成壮观景象。
- “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江水奔流不息,至天门山处折回,表现出江水的气势。
-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绘两岸青山对峙,仿佛在迎接来客。
- “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一只船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驶来,画面开阔,富有动感。
- 情感体会:
-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讨论:“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绪?”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展示天门山实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如绘画、写话、表演等。
- 播放《望天门山》的配乐朗诵,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 鼓励学生将这首诗推荐给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望天门山》,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2. 观察一幅山水画,模仿《望天门山》的风格,写一首简短的小诗。
3. 收集李白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使他们不仅学会了诗歌的内容,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品味与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