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教育笔记《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调皮”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精力旺盛、行为活跃、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作为中班的老师,我深知这些孩子虽然看起来“不听话”,但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这学期,班上有一位特别活泼的小男孩——小宇。他总是坐不住,上课时喜欢站起来走动,有时还会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一开始,我对他有些担忧,担心他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氛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沟通,我发现小宇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他太想参与活动了,只是表达方式还不够恰当。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我开始尝试用更积极的方式引导他。比如,在课堂上给他安排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任务,让他担任“小助手”,协助老师分发材料或整理玩具。这样既满足了他的活动需求,也让他感受到被信任和重视。同时,我也经常在班级中表扬他的优点,比如他想象力丰富、乐于助人等,让他逐渐建立起自信。
在与小宇的互动中,我还发现他特别喜欢讲故事和角色扮演。于是,我在区域活动中为他设置了“小小剧场”,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编故事、表演节目。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合作,还慢慢掌握了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小宇的反复行为,我也会耐心地提醒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时间去成长,而老师的理解和包容,往往是他们进步的重要动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深刻体会到:调皮的孩子并不一定是“问题孩子”,他们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和智慧去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而我们,正是这场陪伴中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