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时间:2025年4月5日
谈话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谈话对象:李小明(化名)
年龄:12岁
年级:六年级
家庭情况: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祖父母照顾
一、谈话目的
本次谈话旨在了解李小明近期的学习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生活情况,关注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孤独感、情感缺失等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二、谈话内容记录
教师:小明,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跟老师说的?
李小明:嗯……还行吧。上课有时候会走神,但没太严重。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候会想起爸妈。
教师: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不是很想他们?
李小明:是啊,他们每年就回来一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我感觉他们好像不怎么关心我。
教师:那你平时和他们联系多吗?
李小明:偶尔打电话,但他们都挺忙的,说不了几句就挂了。有时候我发消息,他们也不回。
教师:听起来你心里有点难过。其实很多像你一样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很正常的情绪。
李小明:我知道,但我还是会觉得孤单。
教师:那你在学校有朋友吗?有没有人陪你一起玩?
李小明:有几个同学,但我不太爱说话,怕他们觉得我怪怪的。
教师:你可以试着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体育课或者兴趣小组,慢慢就会交到更多朋友了。
李小明:嗯,我会试试看。
三、心理状况分析
从谈话中可以看出,李小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和情感依赖,对父母的思念较为强烈,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渠道。同时,他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四、建议与措施
1. 加强家校沟通:通过电话或视频方式,定期与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相关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亲情缺失的问题。
3. 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安排李小明加入班级或学校的兴趣小组,增强其归属感和自信心。
4. 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安排一名老师或高年级学生作为“伙伴”,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关注。
五、后续跟进计划
- 每两周进行一次简短的谈心,观察其情绪变化;
- 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反馈孩子在校表现;
- 鼓励李小明参与校园活动,逐步改善其社交能力。
记录人:张老师
记录时间: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