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本原理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核心在于以固定的比例(通常是直线折旧法中年折旧率的两倍)对资产的账面净值进行逐年折旧。与直线折旧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不考虑残值,直到资产的净值接近其预计残值时才开始采用直线法来分摊剩余的价值。
计算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 \text{年度折旧额} = \text{期初账面净值} \times \text{折旧率} \]
其中,折旧率通常为直线折旧率的两倍,即:
\[ \text{折旧率} = 2 \div \text{预计使用寿命(年)} \]
实例分析
假设某公司购置了一台设备,原价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无残值。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第一步:确定折旧率
根据公式,折旧率为:
\[ \text{折旧率} = 2 \div 5 = 40\% \]
第二步:逐年计算折旧额
- 第一年:期初账面净值为10万元
年度折旧额 = 10万 × 40% = 4万元
期末账面净值 = 10万 - 4万 = 6万元
- 第二年:期初账面净值为6万元
年度折旧额 = 6万 × 40% = 2.4万元
期末账面净值 = 6万 - 2.4万 = 3.6万元
- 第三年:期初账面净值为3.6万元
年度折旧额 = 3.6万 × 40% = 1.44万元
期末账面净值 = 3.6万 - 1.44万 = 2.16万元
- 第四年:期初账面净值为2.16万元
年度折旧额 = 2.16万 × 40% = 0.864万元
期末账面净值 = 2.16万 - 0.864万 = 1.296万元
- 第五年:此时账面净值已低于预计残值,改为直线法处理
最后一年折旧额 = (1.296万 - 0) ÷ 1 = 1.296万元
第三年末总折旧额
总折旧额 = 4万 + 2.4万 + 1.44万 + 0.864万 + 1.296万 = 10万元
结论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前几期计提了较高的折旧费用,而在后期逐渐减少。这种方法不仅符合资产的实际损耗规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税负压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双倍余额递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