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父亲为子女取名往往蕴含深意。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在其作品《名二子说》中,就生动地阐述了他为两个儿子取名的心路历程。
原文如下:
轼与辙者,车之两轮也。夫轼者,车前横木也,虽小而不可缺;辙者,车后留下的痕迹也,虽无形却有迹可循。吾以轼名汝长子,以辙名汝次子。轼也者,隐而不显,然其功不可没;辙也者,虽不显耀,然其行可见。轼者,辅车相依,不可或缺;辙者,循规蹈矩,稳重前行。此乃吾命名之意也。
译文如下:
轼和辙,都是车上的重要部件。轼是车前的一根横木,虽然不起眼但必不可少;辙则是车轮碾过后留下的痕迹,虽看不见却清晰可辨。我给大儿子取名轼,小儿子取名辙。轼象征着默默无闻但不可或缺的作用;辙则代表着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生活态度。轼辅助车体,二者相辅相成;辙留下轨迹,稳步前进。这就是我为他们命名的原因。
赏析:
苏洵通过将两个儿子的名字与车上的部件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大儿子能够像轼一样,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不引人注目,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小儿子,则希望他能像辙一样,走好每一步,保持稳健的步伐。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苏洵对子女的深厚感情,还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无论身处何位,都应尽职尽责,脚踏实地。
《名二子说》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苏洵作为散文大家的独特魅力。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价值的新视角,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