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连加和连减是孩子们接触较早的运算形式之一。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还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针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连加连减》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连加和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技巧。
-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小棒或计数器等实物工具
- 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今天的主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爸爸再送给他2个苹果,那么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自然地过渡到连加的概念。
探索新知
1. 讲解连加
利用多媒体展示刚才提到的小明的故事,并逐步分析每个步骤:“先有5个苹果,加上3个变成8个;接着再加上2个就是10个。”以此来解释什么是连加。
2. 动手操作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棒或者计数器,请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比如从7根开始,每次增加2根,连续三次后得到的结果是多少。
3. 讲解连减
类似地,可以设置另一个情景:“小华原来有9颗糖果,吃掉了4颗,后来又吃了另外2颗,最后剩下几颗?”通过实例讲解连减的过程。
巩固练习
组织小组活动,让同学们相互出题并解答彼此的题目。这样既能增强互动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连加连减的关键点在于顺序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 连加:5 + 3 + 2 = ?
- 连减:9 - 4 - 2 = ?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轻松掌握连加连减的知识点,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