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补充体液、营养支持以及药物输送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个体差异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表现:患者在接受输液后不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原因分析:
- 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
- 输注液体被污染。
- 患者对某些物质过敏。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原液与输液器送检。
2.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 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急性肺水肿
表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双肺满布湿啰音。
原因分析:
- 输入速度过快或总量过多。
- 心功能不全未得到有效控制。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2. 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
3. 应用强心剂(如毛花苷C)和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情况。
三、静脉炎
表现: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形成,有时伴有渗出液。
原因分析:
- 药物刺激性强。
- 长时间留置导管。
- 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差。
预防与处理:
-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后再行消毒。
- 若已发生静脉炎,可局部冷敷或外敷硫酸镁溶液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加重,则需拔除导管并遵医嘱用药。
四、空气栓塞
表现:突然出现胸闷、剧烈胸痛、发绀、意识丧失等症状。
原因分析:
- 输液管道连接不紧密。
- 加压输液无人看护。
紧急处理:
1. 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位,以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2. 吸入纯氧,提高血氧浓度。
3. 根据病情需要考虑心肺复苏术。
以上就是关于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