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的意思】“龙蟠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该词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中对南京(古称建业)的描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山川形势险要、气势磅礴。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龙蟠虎踞 |
拼音 | lóng pán hǔ jù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 |
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多用于地理或建筑布局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山川、城市等 |
近义词 | 山高水长、地势险要、雄伟壮观 |
反义词 | 平坦无奇、地势低洼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龙蟠虎踞”最早来源于古代对南京的赞美。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大势时,曾称赞南京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意思是钟山像龙一样盘绕,石头城则如虎般威镇。这种说法不仅突出了南京的地理优势,也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王者之气。
随着时间推移,“龙蟠虎踞”逐渐从地理描述扩展到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如形容建筑群落、山脉地形,甚至用于比喻人的气度不凡。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地理描写 | 长江沿岸的地势龙蟠虎踞,是天然的战略要地。 |
建筑布局 | 这座宫殿依山而建,龙蟠虎踞,气势非凡。 |
人物比喻 | 他虽出身平凡,却有龙蟠虎踞之志,终成一代名将。 |
四、总结
“龙蟠虎踞”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地理的观察,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它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也常被用来象征一种宏伟、坚毅的精神风貌。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文学、历史和地理相关的文章中较为常见。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技巧,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龙蟠虎踞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