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5-09-06 14:08:34

问题描述: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6 14:08:34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常用来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在历史典故中,它常被用于描述国家之间的关系,强调彼此依存的重要性。

一、原文与翻译

文言文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唇亡齿寒,其利害也。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说明:

“唇亡齿寒”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其吐之乎?’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若晋取虞,则虢朝亡而夕忘矣。’公不听,遂灭虢。还,又袭虞,灭之。晋于是始大。……‘唇亡齿寒,其利害也。’”

二、成语解析

- 词义: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

- 用法: 多用于形容国家、团体或个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近义词: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 反义词: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三、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唇亡齿寒”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讲述的是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的故事。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晋国借道,认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虞国也将难保。但虞公未听劝告,最终导致两国都被晋国所灭。

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于强调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和战略安全问题。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唇亡齿寒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意思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用法 形容国家、团体或个人之间的依存关系
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虢,导致两国相继灭亡
近义词 休戚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词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通过了解“唇亡齿寒”的文言原文与现代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它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对现代社会中的合作与互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上就是【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