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有完卵的上句是什么】“安有完卵”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危险或不利的情况下,连一个完整的蛋都保不住,比喻事物难以保全。然而,这句话并非单独存在,它其实是一个完整成语的一部分。
一、总结
“安有完卵”的上一句是“覆巢之下”。这句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意是指鸟巢被毁之后,里面的小鸟自然无法存活,引申为在大祸临头时,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
以下是关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详细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拼音 | fù cháo zhī xià, yān yǒu wán luǎn |
释义 | 鸟巢被毁后,不可能有完整的蛋;比喻在大灾难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
近义词 | 祸不单行、同舟共济、共患难 |
反义词 | 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集体遭遇不幸时,个体也难以幸免的情境 |
示例 | 在公司裁员潮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辞退,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二、深入理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一说法最早见于东晋时期,当时名士王导与谢安曾以此表达对时局的看法。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一种广泛流传的俗语,常用于形容社会动荡、政治变局或企业危机等情况下,个人无法置身事外。
例如,在经济危机中,许多企业倒闭,员工失业,这时人们常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意思是说,整个行业或公司都面临崩溃,个人也难以保持稳定。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境合适:适用于描述集体危机或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 避免滥用:不要在无关紧要的情境中随意使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合时宜。
- 搭配得当:可结合具体事件或人物进行说明,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洞察,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个体的命运往往与整体紧密相连,唯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才能减少损失,争取更好的未来。
以上就是【安有完卵的上句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