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连锁》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为鬼怪、狐仙、奇人异事等,蕴含深刻的人性思考与社会批判。其中《连锁》一章,虽非最为著名,却也颇具寓意,讲述了一个关于因果报应、命运纠缠的故事。
原文:
连锁者,姓李氏,名守义,少时贫贱,尝为佣工。一日,于市中见一老翁卖药,问其方,老翁曰:“此药能使人富贵。”守义信之,遂以十金购之。归而服之,未几,果得财帛盈屋。然数月后,忽病,身如铁铸,不能动弹,惟口能言。家人惊惧,求医问卜,皆无良策。遂遍访旧识,欲寻老翁求解。然老翁已不知所踪。
守义心急如焚,夜梦一童子引之至一处,见一巨门,门内有无数人,皆被锁链缠绕,状若囚徒。童子曰:“此乃‘连锁’之地,凡贪图不义之财者,皆入其中,永不得脱。”守义惊呼:“吾亦曾得财,岂非亦在此?”童子曰:“汝之财,乃因彼之命换得,故今日受此苦。”守义泣曰:“愿赎罪!”童子曰:“唯有悔过,方可解脱。”
翌日,守义醒,病愈。遂散尽家财,行善积德。自此,再无富,然心安理得,终得善终。
译文:
《连锁》这一篇讲的是一个姓李,名叫守义的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靠打工为生。有一天,他在集市上看见一位老人在卖药,便上前询问药方。老人说:“这药能让人变得富有。”守义相信了,用十两银子买了药。回家后服用,不久果然家里金银满屋,财富大增。
然而几个月后,他突然生病,身体像被铁块包裹一样,无法动弹,只能说话。家人非常害怕,四处请医生和算命先生,但都无计可施。于是他们到处寻找那位卖药的老人,希望能得到帮助,但老人早已消失不见。
守义心中焦急,夜里梦见一个小孩带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扇巨大的门,门内有许多人,都被锁链缠绕,像是囚犯一样。小孩说:“这里是‘连锁’的地方,凡是贪图不义之财的人都会到这里,永远无法逃脱。”守义惊恐地喊道:“我曾经也得到了钱财,难道我也在这里吗?”小孩回答:“你得到的钱财,是别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今天才受到这样的惩罚。”守义哭着说:“我愿意赎罪!”
小孩说:“只有真心悔过,才能得到解脱。”
第二天早上,守义醒来,病就好了。于是他把家里的钱全部分给了穷人,开始行善积德。从此以后,他不再富裕,但内心安宁,最终安然去世。
结语:
《连锁》一文通过一个因贪图不义之财而遭报应的故事,警示世人:财富若来路不正,终将带来灾祸。唯有心怀善念、行善积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长久的福报。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常见的主题——善恶有报,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