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16:52:14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全诗以雄浑激昂的笔调描绘了将士出征、战事激烈以及思乡之情,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悲壮。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真实面貌。

一、原文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 妾在河东心在西,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宿昔秉良弓,挟矢如有神。

> 膏腴不得肥,寒士失温饱。

> 玉门山嶂几千重,汉家陵阙不可登。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入刁斗。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翻译

秋天的风萧瑟寒冷,草木凋零,露水凝结成霜。

一群燕子飞走,大雁向南飞去,让我想起远方的你,心中悲伤。

我在河东,心却在西方,只愿有一个真心的人,白头偕老不分离。

请问这是谁家的少年?原来是来自幽州和并州的游侠儿。

他从小离开家乡,名声传遍沙漠。

他一直带着良弓,射箭如神。

富贵人家享受膏粱美食,而贫苦的士兵却忍受饥饿。

玉门关山峦重重,汉代的陵墓已无法攀登。

战士们在战场上生死未卜,而将领却还在帐中饮酒作乐。

大漠深处,深秋草木枯黄,孤城夕阳下战斗稀少。

他们身受皇恩却轻视敌人,直到力竭仍未能解围。

身穿铁甲远征多年,妻子的眼泪早已流干。

城南的少妇心如刀割,远在蓟北的丈夫只能频频回望。

边塞动荡难以穿越,荒凉之地何处可寻?

杀气弥漫,阵云密布,寒夜警报声不断。

彼此对峙,血流满地,死战到底又岂是为了功名?

你可曾见过战场上的苦难?如今依然怀念李将军。

三、赏析

《燕歌行》是一首情感丰富、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作者高适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忠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中通过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与“美人帐下犹歌舞”,揭示了战争中的不公与社会的冷漠,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同时,“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句更是道出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无私精神。

此外,诗中还引用了“李将军”的典故,寄托了对古代名将的追思与对当今将领的不满,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豪迈奔放的气势,也有沉郁忧伤的哀思,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结语

《燕歌行》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诗,更是一幅展现人性、忠诚与牺牲的画卷。它让我们在欣赏古诗之美的同时,也思考战争的意义与和平的价值。高适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