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练习卷-(答案)】《伯牙鼓琴》是出自《列子·汤问》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这篇古文虽短,但寓意深远,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中,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典型文本。
以下是一份针对《伯牙鼓琴》的练习卷及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并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伯牙鼓琴》的作者是( )
A. 列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答案:A
2.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中的“善哉”意思是( )
A. 好啊
B. 不好
C. 哀叹
D. 惊讶
答案:A
3. 伯牙在琴声中表达的是( )
A. 忧愁
B. 高山与流水
C. 悲伤
D. 喜悦
答案:B
4. 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何摔琴?( )
A. 他不再喜欢弹琴
B. 他认为世上再无懂他的人
C. 他想让琴声传世
D. 他想寻找新的知音
答案:B
5.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成语来源于( )
A. 《伯牙鼓琴》
B. 《庄子》
C. 《论语》
D. 《孟子》
答案:A
二、解释词语(每词2分,共10分)
1. 鼓琴:__________
答案:弹琴
2. 峨峨:__________
答案:高大的样子
3. 洋洋:__________
答案:广大、浩大的样子
4. 乃:__________
答案:于是,就
5. 绝:__________
答案:断绝,停止
三、翻译句子(每句3分,共12分)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翻译: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
2.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
3.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明白。
4.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自己弹琴的人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为什么说“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千古佳话?
答案: 因为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彼此理解的珍贵情感。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超越了语言,体现了真正的知音难觅的道理。
2.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真正的理解和共鸣比表面的交流更加重要;珍惜身边能懂你、欣赏你的人。
五、作文题(18分)
请以“知音难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参考范文:
“知音”是一种难得的情感,它不仅仅是朋友之间的陪伴,更是心灵上的共鸣。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浮于表面,真正能够读懂你内心的人越来越少。正如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他们因琴而结缘,因心而相知。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友谊需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靠言语去衡量。愿我们都能遇到那个懂你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孤单。
总结:
《伯牙鼓琴》不仅是一则优美的故事,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练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