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循环小数》教学设计(通用...】一、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写循环小数,并能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与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奇妙与规律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其表示方法。
- 难点:理解循环节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题卡片。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除法算式,如:
- 1 ÷ 3 = ?
- 2 ÷ 7 = ?
- 5 ÷ 6 = ?
让学生进行计算,观察结果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除法的结果是无限延续下去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通过实际计算,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中出现“不断重复”的现象。
(2)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介绍循环节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用符号表示循环小数(如:0.333…写作0.3̇,0.1666…写作0.16̇)。
(4)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以下任务:
- 计算一些除法题目,找出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
- 尝试用循环节符号写出这些小数。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鼓励。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判断题和填空题,如:
- 0.666… 是循环小数吗?
- 0.123123123… 的循环节是什么?
- 写出 1 ÷ 9 的循环小数形式。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循环小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判断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是否存在循环小数的现象,尝试举例说明。
七、板书设计:
```
循环小数
1. 定义:一个小数部分从某一位开始,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 表示方法:用点标注循环节,如:0.3̇,0.16̇
3. 判断方法:看小数部分是否有“重复”的现象
```
八、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计算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个别学生的理解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循环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循环小数》教学设计(通用版)》的完整内容,适用于常规课堂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