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21:51:00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杜甫《蜀相》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

- 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 学习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情感抒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分析《蜀相》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 理解“丞相祠堂何处寻”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 难点:

- 领会杜甫借古抒怀、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把握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蜀相》相关历史资料、配乐朗诵音频。

-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查阅杜甫生平及三国时期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成都武侯祠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英雄人物的肃穆氛围。

2. 提问引导:

“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引出诸葛亮这一人物,引出杜甫的《蜀相》。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基调。

2. 疏通文意: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如“丞相祠堂”、“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等,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何象征意义?

- 杜甫为何要写诸葛亮?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 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课堂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3. 教师点拨:

结合杜甫的生平及唐代的社会背景,分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比较阅读:

对比杜甫另一首咏史诗《登高》,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 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学习他们的精神?”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要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历史背景。

2. 情感升华:

鼓励学生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蜀相》,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2.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赏析并撰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此部分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填写)

备注:

本教案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结合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