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引锥刺股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的励志故事中,“苏秦引锥刺股”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勤奋苦学、终成大器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世学子励志的重要源泉。
一、原文
《战国策·秦策一》中有如下记载:
> “苏秦之楚,三月而返。谓其妻曰:‘吾去齐,三年而归,妻子不识我;今吾富贵,妻子必识我矣。’其妻曰:‘夫子之贤,不如我。’苏秦怒曰:‘吾无以为妻。’遂去。……”
然而,关于“引锥刺股”的具体描述,更多出现在后世的文人笔记与史书补遗中。其中较为常见的是:
>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这段话虽非出自正史,但因其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被广泛引用,并成为“头悬梁,锥刺股”这一成语的来源之一。
二、翻译
苏秦在读书时常常感到困倦,为了保持清醒,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疼痛来驱散睡意。尽管身体受到伤害,但他依然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谋士,辅佐六国合纵抗秦,一时名声大震。
三、故事背景与意义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属于纵横家学派。他早年游历各国,四处求学,但因缺乏资历,屡遭冷遇。后来他发愤图强,闭门苦读,甚至不惜用“锥刺股”的方式激励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得到燕王的信任,成为六国合纵的领袖人物,一度使秦国不敢轻易出兵。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勤学苦练”,强调了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它不仅是对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四、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需要“锥刺股”这样的极端手段,但“苏秦引锥刺股”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生道路上,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
五、结语
“苏秦引锥刺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坚持。愿每一位奋斗者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