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2022042500033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他在1926年所写的十篇散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鲁迅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回忆,也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批判。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朝花夕拾》在中考、高考中常有涉及,因此掌握其常考知识点至关重要。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犀利的语言、深刻的洞察力著称,代表作包括《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朝花夕拾》是他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作品背景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正在北京担任教育部佥事,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这一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如母亲病逝、家庭矛盾、社会动荡等,这些经历促使他回顾过去,写下这些充满温情与反思的文章。
三、主要内容与主题
《朝花夕拾》共十篇,每篇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涵盖童年记忆、家庭生活、教育经历、社会风俗等。主要篇目包括:
1. 《狗·猫·鼠》:通过叙述对猫的厌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者的批判。
2.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保姆阿长的善良与愚昧,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与怀念。
3. 《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4. 《五猖会》:描写儿时看庙会的经历,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5. 《无常》:借鬼神形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讽刺。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童年的自由与私塾教育的束缚,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知识的热爱。
7. 《父亲的病》:讲述父亲生病的过程,揭露了旧社会庸医误人的现象。
8. 《琐记》:回忆了求学经历,表现出对新思想的向往。
9. 《藤野先生》:回忆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与敬仰。
10. 《范爱农》:记叙了与范爱农的交往,反映了革命志士的悲剧命运。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2. 叙事与抒情结合,既有回忆的温馨,也有批判的锋芒。
3. 善用对比与象征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 风格多样,既有幽默诙谐,也有沉郁深沉。
五、常考知识点
1. 各篇目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2. 鲁迅对人物的刻画特点(如阿长、藤野先生等)。
3. 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与思想内涵。
4. 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分析。
5. 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
六、备考建议
1. 熟悉各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与思想。
2. 掌握常见题型,如简答、填空、阅读理解等。
3. 注意积累相关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
4. 多做真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