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课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本节课属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认识到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我设定为三个维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发展观。
接下来是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避免片面理解或偏激观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总结提升”的教学流程。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为例,如“中国高铁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崛起”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我国经济制度的好奇心。接着,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展示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会分两个模块进行讲解:
1.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通过列举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国防科技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说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介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主题为“如果没有民营经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自身经历,畅谈民营经济带来的便利与影响。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强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经济意识。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课后作业等,既关注知识掌握情况,也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
总之,本节课力求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认同。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