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
传染病预防知识普及与健康习惯养成
二、活动目的
1. 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传播途径。
2. 掌握基本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意识。
4. 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上午9:00—10:30
四、活动地点
学校多媒体教室
五、参与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及班主任教师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相关传染病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准备宣传手册、视频素材等教学资源。
3.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4. 设计互动问答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七、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10分钟)
由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说明传染病的危害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卫生问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
- 通过PPT展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肺结核等。
- 介绍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饮食传播等。
- 强调“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15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例如:
- 在公共场所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 发现同学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如何处理?
-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各组表演后由其他同学点评,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4. 互动问答(15分钟)
设计一些与传染病相关的选择题或判断题,让学生抢答。题目涵盖:
- 如何正确洗手?
- 传染病是否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 有发烧症状应不应该上学?
答对者给予小礼品鼓励,调动课堂气氛。
5. 总结提升(10分钟)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预防传染病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八、延伸活动建议
1.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
2. 组织一次“清洁校园”实践活动,清理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
3. 布置一篇以“我身边的卫生小卫士”为主题的小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秩序,确保学生安全。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避免因讨论传染病引发恐慌情绪。
3.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资料,为今后类似活动积累经验。
十、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还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今后将继续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