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原文及对照翻译】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班固所著的《汉书·苏武传》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西汉时期忠臣苏武在匈奴长期羁留、坚守气节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苏武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苏武传》原文
《汉书·苏武传》选段: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单于初立,欲和亲,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
> 武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 ……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对照翻译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单于初立,欲和亲,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少时因父亲的功绩被任命为官,兄弟几人都担任了郎官。后来他逐渐升迁到栘中厩监的职位。当时汉朝连续对匈奴用兵,双方多次派使者互相观察情况。匈奴新立的单于想与汉朝和好,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护送那些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返回匈奴。
原文:
武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翻译:
苏武到达匈奴后,单于派卫律召他来接受审讯。苏武对他的随从常惠说:“如果我违背气节、辱没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拿起佩刀自刺。
原文: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翻译:
苏武在匈奴总共停留了十九年,最初是壮年出使,等到回来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全白了。
三、简要评析
《苏武传》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忠诚不屈、宁死不降的英雄形象。苏武在异国他乡忍受苦难、坚持信念,最终以顽强意志赢得尊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这段文字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的坚守;真正的勇气,不只是面对死亡,更是面对孤独与诱惑时的坚定。
四、结语
《苏武传》作为《汉书》中的一篇,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对照阅读,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