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守岁》译文及古诗词赏析】《守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他晚年时期。全诗以“守岁”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辞旧迎新之际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虽为节令诗,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苏轼豁达洒脱又略带惆怅的人生态度。
原文: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与亲友别,临歧共此嗟。
念昔非今比,何须叹岁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清嘉。
译文:
想要知道一年将要结束时的情景,就像一条蛇慢慢钻入深谷一样。
它的长鳞已经大部分隐没,想要阻止它离去,又有谁能做到呢?
更何况是与亲朋好友分别,临别时只能一同感叹。
回想过去,如今已不同往日,何必为岁月的流逝而叹息?
只愿人们能够长久安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虽然题为“守岁”,但并非单纯描写守岁的热闹场景,而是借守岁之机,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诗中“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一句,用“赴壑蛇”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蛇缓缓进入深谷,象征着一年即将过去,无法挽回,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不可逆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力感,暗示即使想挽留,也难以改变事实。这一句既是对时间的感叹,也是对生命短暂的反思。
“况与亲友别,临歧共此嗟。”则转向人情世故,诗人与亲人朋友分别,彼此感叹,更添几分离愁别绪。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不仅有哲理,更有温度。
后两句“念昔非今比,何须叹岁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清嘉。”则是诗人面对人生起伏后的豁达与希望。他不再沉溺于对过去的怀念或对未来的忧虑,而是寄望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即便身处异地,也能共享美好时光。这种情怀,体现了苏轼一贯的乐观精神和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总结:
苏轼的《守岁》虽是一首节日诗,却超越了传统节令诗的局限,融入了深刻的哲思与真挚的情感。诗中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际遇的坦然接受,更有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寄托。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苏轼诗歌中难得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