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能准确书写和运用。
-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月夜情景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 引导学生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增强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难点: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制作PPT课件、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苏轼的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秋月夜的视频或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见过最美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你看到月亮时,会想到什么?”
引出课题《但愿人长久》,并介绍作者苏轼,简要说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3. 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 描绘诗人望月思人的情景。
-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第三段:点明主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提问引导:
- “作者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想起亲人?”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1.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诗歌的意境。
2.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3. 鼓励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一句祝福或思念。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2.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
-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月亮》。
五、板书设计:
```
但愿人长久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