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1苏教版优质教案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 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 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培养理性思考与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像山那样思考”这一命题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哲思。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反思。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背景音乐、课文录音等。
-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标注疑问,查找作者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森林或山川的自然风光视频,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提问:“当你站在高山之巅,面对浩瀚的自然,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曾想过,山会‘思考’吗?”
引出课题《像山那样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提问引导:
-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作者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 “山”在这里象征着什么?
3.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及其环保理念。
第三环节:文本细读(20分钟)
1. 分段精读,逐段分析:
- 描写狼的死亡,引发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 写鹿群的繁衍与山的反应,体现生态系统的连锁效应。
- 第三段:写牧牛人的出现与山的沉默,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干预。
- 第四段:总结“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重点语句分析:
- “我们总是急于用我们的智慧去改变自然,却忽略了自然本身也有它的逻辑。”
- “山是沉默的,但它知道一切。”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智慧?
2.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像山那样思考”?
3.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违背了“山的逻辑”,带来了哪些后果?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展示一些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案例(如森林砍伐、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 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我心中的山》,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像山那样思考”的现实意义。
布置作业:
-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 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山的沉默 → 自然的智慧
狼的死亡 → 生态失衡
鹿的繁殖 → 人为干预
人类的反思 → 和谐共生
“像山那样思考” =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文本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升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