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9:00:02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一、教学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简单描述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及其表现。

- 难点: 解释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硬币、滴管、纸巾、食用油、肥皂粉

-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水滴在叶子上不会马上掉下来?或者我们用针轻轻放在水面上,它竟然不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引出“水的表面张力”这一课题。

2. 新授内容(15分钟)

- 讲解概念:

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使得水的表面像一层“薄膜”,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

- 观看视频或图片:

展示水珠在叶片上滚动、昆虫在水面行走等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实验一:水滴在硬币上的实验

步骤:

1. 将一枚干净的硬币放在桌面上。

2. 用滴管向硬币中心缓慢滴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3. 记录可以容纳多少滴水而不溢出。

实验二:水的浮力实验

步骤:

1. 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

2. 将一根细针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是否下沉。

3. 再加入少量肥皂粉,再次观察针的变化。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教师补充说明:

-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滴保持球形,不容易破裂。

- 肥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导致针下沉。

5. 巩固练习(5分钟)

出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

- 蜻蜓可以在水面上滑行

- 水滴在荷叶上不易滑落

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是否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六、拓展延伸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洗碗池等地方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并尝试用一句话描述出来。

七、板书设计:

```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 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2. 实验现象:

- 水滴在硬币上呈圆形

- 针浮在水面不沉

3. 影响因素:

- 肥皂破坏表面张力

```

八、教学反思(教师填写):

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堂参与度较高。部分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巩固。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水洒落。

备注: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