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9 22:46:01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特征和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重点:

-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克服思维定势。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案例材料;

- 学生预习课文《谈创造性思维》,思考自身生活中的创新经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过‘灵光一闪’的瞬间?那时你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创造性思维”的话题。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

2. 新课讲授(20分钟)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跳出常规思路,提出新颖、独特且有效的想法或方案的能力。强调其不同于普通思维的“非线性”、“跳跃性”和“多角度性”。

(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创造性思维的四个主要特征:

- 新颖性:提出的观点或解决方案是前所未有的;

- 灵活性: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 开放性: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

- 突破性: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打破固有模式。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训练方式:

- 联想与类比:通过观察、联想,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 头脑风暴:鼓励自由发言,不急于否定任何想法;

- 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 多角度分析:尝试从多个视角看待同一问题。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如何减少校园浪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建议。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点评,重点表扬创意突出、逻辑清晰的小组,同时指出可改进之处。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创造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

```

19 谈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 定义

- 特点:新颖、灵活、开放、突破

二、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 联想与类比

- 头脑风暴

- 逆向思维

- 多角度分析

三、实践与应用

- 小组讨论

- 创新方案展示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开讨论。今后应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落实。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