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长城谣》原文及赏析】在现代诗坛中,席慕蓉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意境营造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故乡、记忆等主题为载体,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思念。其中,《长城谣》便是她极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原文如下:
我是一条长长的河,
从远古的风里流来,
带着千年的尘土,
也带着祖先的叹息。
我在北方的高原上奔走,
穿过沙漠,越过山岭,
我的水是黄的,
像那古老的泥土一样。
我曾见过长城的影子,
在黄昏的光里,
它静静地伫立着,
像一位沉默的老者。
我听到了它的声音,
不是风,也不是雨,
而是那些曾经在这里驻守的人,
他们的脚步声,他们的呐喊声。
我是一条河,
我不能停下,
我要继续向前,
直到大海的尽头。
赏析:
《长城谣》以“我”作为叙述主体,将自己比作一条河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诗人通过这条河的旅程,描绘了从远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对民族记忆的深切怀念。
诗中,“我是一条长长的河”开篇即点明主题,赋予诗歌一种流动的美感。接着,诗人用“带着千年的尘土”、“带着祖先的叹息”等意象,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我在北方的高原上奔走,穿过沙漠,越过山岭”,这几句描绘了河流的漫长旅程,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坚持。而“我的水是黄的,像那古老的泥土一样”,则进一步强化了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联系,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长城”的描写。“我听到了它的声音,不是风,也不是雨,而是那些曾经在这里驻守的人”,这一句尤为动人,诗人将长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灵魂,仿佛它不仅是建筑,更是无数将士血泪与牺牲的见证者。
结尾“我是一条河,我不能停下,我要继续向前,直到大海的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要勇往直前,正如河流终将汇入大海一般。
总的来说,《长城谣》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与历史的诗,更是一首关于情感与记忆的诗。它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出对祖国、对历史、对生命的深情厚谊,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