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和风流雅趣,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练传神。其中“二则”指的是书中两则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风度。
第一则:管中窥豹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文】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但王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一定是他死了。”说话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悲伤。他立刻让人准备车去参加葬礼,到了那里也没有哭。
【赏析】
这则故事表现了王子猷的洒脱与深情。他虽未哭泣,却在得知弟弟去世后立即奔赴现场,体现出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正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
第二则:谢安与王坦之
【原文】
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安)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今观君意,殊不相似。”谢曰:“端委庙堂,四海同风,岂但勤王而已邪?”
【译文】
王羲之与谢安一同登上冶城。谢安神情悠然,心怀远大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为国操劳,手脚都磨出了茧子;现在看你的样子,似乎并不像他那样辛苦。”谢安回答:“身居朝廷之上,使天下风气统一,难道只是为国家操劳吗?”
【赏析】
这段对话展现了谢安的胸襟与抱负。他不满足于表面的勤劳,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治国理想。王羲之则以夏禹为例,强调实干精神,两人虽观点不同,但都体现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责任的思考。
结语
《世说新语》中的这两则故事,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深远。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也传达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于人生、理想与情感的独特理解。阅读这些故事,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思考当今社会中个人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