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清平乐(middot及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清平乐·春归何处》。这首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感悟,是黄庭坚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九江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他的诗风刚健有力,讲究用典和炼字,而词作则更显婉约深情。《清平乐·春归何处》便是他以细腻笔触描绘春光消逝、人生无常的佳作。
全词如下:
>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以“春归何处”起兴,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春天悄然离去,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让人感到孤独与迷茫。接着,作者提出一个幻想: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就请他把春天叫回来,一同居住。这种天真而富有诗意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渴望。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下阕中,作者自问:“春无踪迹谁知?”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不可捉摸。最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则通过黄鹂的啼鸣与微风拂过蔷薇的景象,暗示春天虽然看不见,但依然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是人们无法感知罢了。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黄庭坚在词中并未直接抒发个人情感,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流转的感悟。
此外,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特色。它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使词句更具节奏感;同时,通过对黄鹂、蔷薇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词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清平乐·春归何处》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