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纸船”与“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会珍惜朋友。
-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故事中“纸船”和“风筝”所代表的情感传递方式。
-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变化,感悟友情的珍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如果你是小松鼠或小熊,你会怎么做?”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还记得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松鼠和小熊一开始吵架了?后来又是怎么和好的呢?”
(二)复习巩固(10分钟)
1. 词语复习: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如“纸船、风筝、飘荡、道歉、快乐”等,让学生认读并造句。
例如:“我看到一只纸船在水面上飘荡。”
2. 课文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朗读“他们吵架了”、“小松鼠把纸船放进小溪”、“小熊把风筝放飞”等关键语句。
(三)深入理解(15分钟)
1. 情境再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小松鼠和小熊,模拟他们吵架和和好的过程。
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感受“纸船”和“风筝”在沟通中的作用。
2. 情感体验:
教师提问:“你觉得小松鼠和小熊为什么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过的小矛盾,以及如何化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纸船和风筝,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友谊的方式?”
学生可以分享写信、送礼物、打电话等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2. 写作练习:
让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段话,描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一次难忘经历。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纸船”和“风筝”不仅是故事中的物品,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语言和行动去表达关心和友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五、板书设计:
```
纸船和风筝
——友谊的桥梁
纸船 → 水中飘荡
风筝 → 空中飞翔
心灵沟通 → 和好如初
```
六、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与朋友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次教学围绕“纸船”和“风筝”展开,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在角色扮演和写作练习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参与热情,但在情感表达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