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含答案)

2025-06-30 20:13:42

问题描述: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含答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20:13:42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考查学生古文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应试方法,以下是一篇精选的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附有详细解析与参考答案,适合中考复习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环而攻之

(2)委而去之

2. 翻译下列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4.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人和”重要性的理解。

二、参考答案与解析:

1. 解释加点字词:

(1)环:包围。

(2)委:放弃、丢弃。

2. 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意思是:天时(自然条件)不如地利(地理优势),地利又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

3. 中心论点及论证方式:

中心论点是:“人和”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对比“天时”与“地利”,再指出即使拥有坚固的城墙、充足的军备,如果失去民心,仍然会失败,从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4. 对“人和”重要性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人和”意味着团队协作、相互信任与支持。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例如,在班级活动中,若同学之间互不配合,就难以取得好成绩;反之,如果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三、总结:

本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主要阐述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这段文字,我们不仅能够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翻译技巧,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以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

温馨提示: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练习,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背,逐步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