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核舟记》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2025-06-24 06:18:51

问题描述:

《核舟记》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4 06:18:51

《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雕刻艺人王叔远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艺术构思。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丰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以下整理了相关的习题及参考答案,供学习与复习使用。

一、基础知识题

1.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其朝代是什么?

答:作者是魏学洢,明代人。

2. “核舟”指的是什么?

答:“核舟”是指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3. 文中提到的雕刻者是谁?他的技艺如何?

答:雕刻者是王叔远,他的技艺高超,能够“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 文章中描写的船头上有几个人?分别是谁?

答:有三人,分别是苏轼、鲁直和佛印。

5. 文中提到的“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指的是谁?

答:“大苏”指的是苏轼。

二、理解与分析题

1. 文章开头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这里的“奇巧”具体指什么?

答:“奇巧”指的是王叔远技艺高超,能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复杂而生动的形象。

2. 文中为什么详细描写船头人物的姿态和动作?

答:这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之精妙,同时也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船的背面比较平,于是就在上面刻上了名字。

4.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技亦灵怪矣哉”这一感叹的?

答:通过详细描写核舟的结构、人物形象以及雕刻细节,表现出雕刻艺术的巧妙与神奇,从而引出“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

5. 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敬佩之情,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赞美。

三、拓展与思考题

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度评价。“灵怪”既指技艺的巧妙,也包含对其创造力的惊叹,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欣赏。

2.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微型艺术品,你会选择什么主题?为什么?

答:我会选择“山水田园”主题,因为这种题材既能展现自然之美,又富有诗意,容易引发观者的联想与共鸣。

3. 《核舟记》与现代科技相比,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异同?

答:两者都追求美感与创意,但《核舟记》更注重手工技艺与细节刻画,而现代科技则借助工具实现更复杂的造型与表现。

4. 你认为《核舟记》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微小的事物,只要用心去雕琢,也能展现出非凡的艺术价值,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注重细节与专注力。

5. 请你用自己的话复述《核舟记》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讲述了明代雕刻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出一艘小船,并在船上雕刻了苏轼、鲁直和佛印等人物,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的场景,展示了其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构思。

四、参考答案汇总

| 题号 | 题目 | 参考答案 |

|------|------|----------|

| 1 |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其朝代是什么? | 魏学洢,明代 |

| 2 | “核舟”指的是什么? | 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

| 3 | 文中提到的雕刻者是谁?他的技艺如何? | 王叔远,技艺高超 |

| 4 | 文章中描写的船头上有几个人?分别是谁? | 三人,苏轼、鲁直、佛印 |

| 5 | “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指的是谁? | 苏轼 |

| 6 | “奇巧”具体指什么? | 技艺高超,能雕刻复杂形象 |

| 7 | 为什么详细描写船头人物? | 展现技艺精妙,表现“大苏泛赤壁”意境 |

| 8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意思是什么? | 船背较平,便在上面刻上名字 |

| 9 | 作者如何体现“技亦灵怪矣哉”? |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技艺巧妙 |

| 10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对工匠技艺的敬佩与赞美 |

如需进一步解析或拓展阅读材料,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